来源:环球时报
近两个月来,国内股市出现较大波动。上证指数4月先从3200出头涨到接近3400点,5月8日曾经摸高到3400点以上,但均无功而返,调整回落;6月15日起,伴随国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相关利好消息,交投活跃度有所提升。但总体看,市场仍未走出压力区。这段时间,不少人士发出“挺”中国股市的声音。
作为一名老证券人,笔者认为,“挺”中国股市是必须的,但如何“挺”则面临较大的挑战,需要深入研究,做到对症下药。
【资料图】
迄今为止,美国股市仍是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参照物。对美国股市的冷静认知是“挺”中国股市的基本前提。缺少这个前提,“挺”是缺乏力量的。今年以来,美国股市仅在2月出现过短暂调整,其余时间总体保持上涨态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企,经济增长预期下调,此前银行快速加息导致部分银行倒闭,但其股市却能独树一帜,与中国股市的疲弱形成鲜明对比。
但笔者认为,在美股的“繁盛”之下,支撑其指数高位运行的因素正在发生动摇——除了财政缩表将降低热钱的规模外,其“脱钩断链”行为将挤压自身的科技影响力,逐步压缩美国龙头公司在全球收割利润的空间。美股走势终将逐步剔除霸权因素,向美国经济增长曲线和货币政策曲线回归,近期随时可能发生逆转性暴跌。
对中国股市看空的理由与看多的理由一样多,这是“挺”中国股市的一大难点。近期看空的理由主要是:经济恢复仍面临很多困难,5月数据显示恢复势头平缓;光伏产业受到美国政策的打压;地方财政压力较大,制约实体投资增长;国内存款利率下调;近来人民币对美元阶段性贬值;北向资金流出股市。而“挺”中国股市的言论无非是“老四样”:经济发展的基础牢固,长期看好,近期也无大忧;长线资金正在入市,潜力还很大;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市场生态更加完善;外资持续看好中国。
多空两方面的说法都有道理,但是缺乏统筹的“魂”,两方都容易陷入各自的“信息茧房”。事实上,那些极力唱空中国股市的人,也并非看不见中国经济的巨大成绩,并非完全否认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升级的巨大潜力,而是过于紧盯我们的短板和阶段性的低潮因素。而一些“挺”中国股市的说法,与投资者的感受有较大距离,显得不那么务实。笔者倡导要“挺”,但是得务实地“挺”股市,主要是以下三条:
第一条,切实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加强信息披露水平。监管层目前正在推动新一轮上市公司提质三年行动。提质的核心是规范公司内部治理,推动其提升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回报能力。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一批不合格的公司被淘汰,这是上市公司整体提质的保障。当前有一些公司上市不久即暴露出种种问题,还有一些公司不具备行业代表性也上市了,这值得深思,也说明了信息披露更加立体化、更加及时的必要性。同时我们要充分重视过度融资的问题,把握好上市节奏。对大型IPO项目可以引入“储架”发行机制。
第二条,切实提升机构投资者的长线投资、价值投资能力,切实完善为客户服务的机制。我国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理财公司等机构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但与投融资市场发展的需要相比,仍有差距。不少持牌投资机构存在短期行为,它们的高管期待一夜暴富,还有的内外勾结,搞小集团“套利”,严重侵蚀了市场整体利益。证券投资机构的资本规模仍然偏小,需要完善其资本扩张机制。在此基础上,优化证券机构从业人员的薪酬机制,区分层次、优胜劣汰。科学构建证券机构代客理财费用标准体系,增强客户的获得感和信任感。严厉打击各类暗箱作业和侵害客户利益的行为。
第三条,由监管层牵头,联合行业协会、专业机构、主流媒体,构建起健康、科学、有序的信息传导机制。对市场中相对聚焦的热点问题,给予科学、有效的解答。把诸如地方债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市公司质量评估问题、股市监管问题、产业趋势问题、美国股市上涨机理和风险问题等阐释清楚,增强市场自信、价值自信、投资自信。
讨论很多时候是有益的,但是单方面看空或看多中国股市,都比不上务实地探索如何壮大股市。我们确实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但抽丝剥茧,还是可以找到行之有效的“挺”的方向和途径。 (作者是《证券日报》副总编辑、中国证监会专家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