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035位真人故事
(资料图片)
我是李言 ,00后,一个北京女孩。在英国伦敦大学读硕士纪录片专业,人一辈子能干自己感兴趣热爱的事情,再苦再累也幸福。
(2022年,在英国博物馆参观)
我是家中独女,爸爸妈妈都是高知分子,在金融行业工作,我小时候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
小时候,我尝试学钢琴,练过舞蹈,去少年宫学画画,练过击剑。 妈妈想知道我真正的兴趣是什么,总在不停地试错,每当我学一段时间就不感兴趣了,妈妈也不怪我。
妈妈对我的学习成绩没有过高要求。做完作业就带我去遛弯,记得附近有家书店,那里时不时会上一些新的戏剧碟片,妈妈都会买回去孝敬奶奶。
周末的时候,妈妈经常带我去看音乐剧、舞台剧。记得有一次,我印象最深的是看了一部音乐剧《猫》,当时来北京巡演,妈妈提前从学校接走我去看的。
当时这个音乐剧是英文的,我不能完全听懂。但场上那些扮演猫的演员,他们夸张的表情,丰富的肢体语言,让我第一次感受到舞台的魅力和剧场的吸引力。
从那以后,我就经常缠着妈妈,带我去看人民艺术剧院看剧,比如说有《哗变》、《茶馆》,记忆中最深刻的是《我们的荆轲》。
(初中时我在鼓乐队参赛)
编剧莫言将这个经典的历史故事经过大胆改编,通过历史影射当今现实,从而引发我们对当下生活的思考。我内心很震撼,原来舞台剧可以这么改,太有挑战性了。
爸爸妈妈从小就很尊重我。很多事情只是给我建议,但不会干涉我最后的决定,以至于我的性格从小就很有主见,很独立。
小学初中我一直都是班里的尖子生,妈妈任由我象小草一样疯长,我不管干什么,她都支持。 妈妈总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辈子能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最幸福。
上初一时,我加入学校乐团,寒暑假都在练参赛曲目《木兰》,尤其是大冬天,我们还在外面狂练加训,直到现在我都能把木兰的调准确的唱出来,那次比赛获得二等奖。
高中我如愿以偿地进入重点高中实验班,妈妈帮我分析高考和艺考的利与弊,最终我决定正常高考。 但我也没有放弃兴趣爱好,一直在留意艺考方面的消息。
(2023年我在巴黎歌剧院留影)
艺考的时间正好是寒假,我当时查阅了不少资料,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考戏剧影视文学。结果一不小心我还真拿到艺考的合格证,考了全国第四的好成绩。
7月高考成绩出来,我考上一所北京的211大学,专业是广告学。 考虑到艺考专业需要足够多的阅历和真实经历,我深思熟虑后决定,本科先上广告学专业。
上大学以后,我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在哪。 我想趁着年轻多学点东西,在学本专业的同时,利用周末时间同时修了编导双学位。
整个本科生活过得很充实,一周七天都在上课,一般是周一到周五上广告学,周六周天是编导课程。编导和广告学有共同点,但又各有侧重点。
广告学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专业,不仅要懂原理,还要写文案,搞画画,懂拍摄,甚至还要写编程代码,把我小时候的那些爱好都用上了。
编导专业学的更细,影视摄影,构图技巧,拍摄剪辑录制我的样样精通。每周我都忙得像个陀螺,但很开心。
(2022年在英国海边留影)
只有在做发自内心喜欢的事情,才有可能激发出自己最大的潜能。机会永远给予有准备的人。
本科上学期间,广告学和编导课让我过得忙碌而充实,寒暑假我也没放过,积极主动的寻找实习单位。我想通过实习积累各种实战经验。
大一暑假在《北京青年报》做实习记者,大二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做实习编导,大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机构做实习编导,大四在某企鹅视频的综艺节目组做实习编导。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试金石。不同的实习经历让我感受到不一样的实践体验,在此期间受益匪浅。
我的人生第一次实习机会,是在《北京青年报》做一名实习记者,当时跟着带教的记者去发布会进行现场报道。记者那处变不惊的控场能力让我很佩服。
印象最深刻是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当实习编导,我在那里干了两个月。第一天到中央电视台实习,站在38楼往下看北京CBD的夜景,心情很激动。
(2012年在练习击剑)
在那里我遇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感受到不同的家国文化,民族文化。 那里高手如云,谦逊和善,我感觉自己好渺小,唯有更努力,才对得起这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机构做实习编导时,让我感到很自豪。在那里实习了一个月,我主要参与北京中轴线的视频申遗项目,让我这个北京妞更了解自己的家乡。
最有意思的实习是在视频综艺节目组做实习编导,在那里接触到很多新鲜事物,见到过自己崇拜的艺人, 项目期工作很累,凌晨两三点回家常有的事。
记得有一次采访大张伟,他思想活跃,很能接梗。他和李诞在一起就是一对活宝,超级搞笑。但作为工作人员是不能在工作时要合影或签名的。
平时之余,我还给一些戏剧类新媒体做视频指导,虽然没有工资,但我很喜欢。 平时他们会给我一些赠票,或者让我参加一些戏剧发布会,我在积极吸取各种实践营养。
(2023年我在巴黎埃菲尔铁塔看日落)
大学生活我乐此不疲,累并快乐着。趁着年轻,我想去更广阔的世界去看看。
2022年7月大学毕业,我没有立即找工作,我打算出去看看。我想继续深造,这个想法得到爸妈的一致支持。
在选择去哪里留学时,我和爸妈做了全面分析,美国学费贵,持枪自由,我有点担心。英国学制短,学费适中。香港、新加坡没有我热爱的专业。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UCL伦敦大学有纪录片专业,课业是以实践为主的,这一点和我想的不谋而合。考虑到性价比,我最后决定去英国留学。
国外留学硕士是申请制,除了看雅思成绩,还要看我大学四年成绩,个人综合成长轨迹,实习经历,以及我以后人生目标、个人陈述等等。
目标既定,行动必随。 2022年下半年,我如愿以偿的拿到了UCL伦敦大学纪录片专业的offer,伦敦大学世界排名第八,当时我开心极了,对未来的留学生活满怀期待。
(2022年在伦敦街头)
我刚到英国伦敦时,随处可见的欧洲建筑,每天感受新鲜的事物,遇到有趣的人,我有点兴奋。
英国的天气就像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没个准。 清早天气还阳光灿烂,中午就开始下雨,到了傍晚天空居然飘雪了。但英国人早就习惯了,基本没人打伞,我也入乡随俗。
在英国留学,最大的感受就是衣食住行贵,一个月房租大概6000元RMB左右, 一个很普通的盒饭,也要60多元RMB。地铁也贵,高峰期时一趟地铁大概花20元RMB,总之衣食住行在英国开销很大。
在英国国际学生买医疗保险是强制的。 跟中国不同,在伦敦看病必须提前几天预约。可别火急火燎的冲到医院,结果发现并没有什么用。
一般的病还好,在英国看牙和眼科费用贼贵,而且不在保险范围内。洗一次牙30分钟大概750元RMB,看一次牙髓炎花了5400元RMB,还不报销,光想想我都肉疼。
(2022年在泽西岛游玩)
在英国喝茶、喝咖啡很多,但吃饭时通常喝冷饮料。英国人不认为喝热东西有益身心健康。所以大学校园里没有灌热水的地方,我只能看到出凉水的水龙头。
英国的饮食上很单调,只有冰凉的汉堡和三明治,好在我的“钢铁胃”也能适应。 我的舍友是个湖南妹子,做饭超好吃,我就经常蹭饭改善伙食。
在英国,通常去餐厅吃饭是要给小费的,就是在饭钱之外多付1/10的钱。有些餐馆把服务费加到餐费里,可以要求另算。也可以不付小费,但我不好意思拒绝就付了小费。
英国人热情幽默。 记得一次我在爱丁堡照相,当时有点局促,表情僵硬。一位拄着拐杖的英国老爷爷路过,停下来冲我说:smile!say whisky!
因为威士忌是爱丁堡很有名的酒,说whisky这个词的时候嘴角微笑弧度又刚刚好。我一直不好意思说,老爷爷一直鼓励我等我大声说完whisjy照完相才走。
需要给大家说的是,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 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人的事。 他们觉得商品的价格你觉得合适就买,不合适就走开。
(2018年北京798)
英国人干什么事情都讲规矩,哪怕是在街头买个报纸,上公交,大家都会自觉排队,要是谁加塞,其他人都会用嫌弃的目光鄙视你。
在英国驾车是靠左行。中国留学生初来乍到,上街时很容易忘记这一点,有一次我看错了方向,结果发现一辆车迎面向我驶来,搞得我手忙脚乱。
我在手忙脚乱的适应着伦敦的环境,每天上课也不轻松,国外教学宽进严出,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
纪录片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课程,注重主题策划和制作能力的创新。我们每周交一个小片,每学期交一个中短片,毕业时是以毕业电影形式来考核。
有些人觉得纪录片枯燥乏味。其实不然,我认为纪录片是有趣的东西! 我们经常扛着相机走在大街上,记录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高光瞬间,每天很累但很值得。
我的专业导师是一个大帅哥,他年轻有为,善良靠谱。他一直都在鼓励我们去做想做的事情,鼓励我们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2023年在诺丁山游玩)
其他专业老师都是电影的制作人、著名导演,他们上课时很有亲和力,给我们很多细致的指导,鼓励我们去做想做的事,让我们更自信和大胆。
我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上课的时候,我发现他们有任何想法都会自由的表达,没有对错之分。 老师也很鼓励大家表达自己,这一点是以前在国内没有感受到的。
平时一有机会,我和舍友去看展,美术馆、艺术馆里有大师的作品,梵高、莫奈的各种作品都有,学生都是免费。英国的博物馆也值得参观,在那里还有很多中国文物。
学校也会提供很多机会,过段时间,我们会去参加丹麦的哥本哈根纪录片电影节。我一直都很期待。
在伦敦留学生活的同时,我也注册了自媒体账号,想通过镜头来分享我的所见所闻。
来英国学纪录片这段时间,我变化最大的是我乐观自信了。我喜欢和大家交流沟通,愿意去认识不同的人,接触不同的事,敢于表达自己观点,这方面我的收获真的很大。
(小时候我在练钢琴)
其实来英国之前,我就想好了,要发英国这边的小视频,用来记录自己的留学生活。
来英国以后,不知不觉中手机里录了八百条小视频,今年初因为手机内存快满了,不得不剪。我究竟要剪成什么样的视频,我一直都没有想好。
有时候就是这样,越想做好就越给自己压力,结果反而没了主意。
那天下课后,一个念头灵光一闪,如果保留视频的连贯性,采用口供的方式搞个解说旁白,那岂不就是一个迷你纪录片。这想法不错,就这么干。
说干就干,心动不如行动。 我仔细看了那些视频,每条都附上独一无二的旁白。加上我那一口北京腔,录成几十秒的vlog,发到网站上。
没想到,我的vlog,一个月也有一万多粉丝,对我来说也算一个小惊喜。
有些粉丝说,看我的视频很开心很轻松,我总能发现生活中的话点和趣事,也有些粉丝就喜欢我那口北京腔。
(我的抖音号)
不少粉丝还鼓励我,建议我去参加脱口秀大会和喜剧大赛,我还真想去来着!只可惜今年错过了报名,明年我一定去挑战一下自己。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经历的过程。在追梦的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只要不轻言放弃,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星辰大海未来可期。
【口述:小李】
【编辑: 叮咚叮咚 】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