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各民主党派聚焦“双碳”话题献计献策
(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月10日召开,各民主党派根据自身调研成果,向大会递交集体提案。记者梳理发现,多个民主党派提案聚焦“双碳”话题,有提案指出,要结合全省各地资源禀赋实现氢能产业错位发展,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大力发展氢能产业链的中下游特别是氢能应用端,如燃料电池汽车、“氢进万家”等。
■记者陈慕媛
民盟广东省委会:
实现氢能产业错位发展
民盟广东省委会在《关于“双碳”目标下推进我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建议》中指出广东应积极抢抓氢能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期,适时推动氢能源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把氢能当作储能产品来开发。
该集体提案建议完善电力市场运行机制,拓展新型储能商业模式。一是扩大电力市场运行规模。二是扩大“源网荷储”多元互动试点工程。以深圳市龙华区民兴苑“车网互动”示范工程为模板,探索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地打造更多的“源网荷储”多元互动试点工程,扩大新型储能应用规模。
此外,建议打造氢能产业发展高地。以科技专项计划、产业示范案例等方式,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发展多元能源互补利用技术,实现电力、氢气、储能、燃气、燃油的综合能源集成互补利用,为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产业化条件。同时,结合全省各地资源禀赋实现氢能产业错位发展,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大力发展氢能产业链的中下游特别是氢能应用端,如燃料电池汽车、“氢进万家”等。
农工党广东省委会:
构建绿色高效港口集疏运体系
“近零碳排放示范港口建设是交通领域实现清洁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向省政协递交了《关于推动我省近零碳排放示范港口建设的提案》,指出广东省近零碳排放区建设成效显著,但还存在顶层设计不强、绿色减污降碳技术不高、港区集疏运体制建设不完善等问题。
建议借鉴国内外港口的建设经验,强化零排放港口顶层设计,因港施策制定具体建设方案。其次是加强技术攻关,建设绿色低碳智慧港口。
该集体提案还提出要构建绿色高效的港口集疏运体系。优化集疏运结构,加大公路疏港专用通道和“公转铁”“公转水”建设力度;推进“港城分离”,打造“客货分离”“陆海直达”“江海直达”“港口直转”的多式联运体系,提升疏港交通效率。
民建广东省委会:
试点设立碳审计专业或特色课程
民建广东省委会《关于创建“双碳”特色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建议》提出,广东是首批被列为国家低碳试点省份。如何打造“双碳”产品服务体系,助推“双碳”目标尽快实现,成为目前如何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和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必须思考的课题。
为建立“双碳”特色服务体系示范区,提案指出要完善碳审核监管模式。可建立“政府+行业+社会+企业”四方协同的碳审核监管模式,政府起主导作用,每年由企业与专业第三方碳审核机构共同编制碳审核报告,行业协会进行监督;对于上市公司,其碳审核报告与企业财报一样,要进行及时公开披露。
同时,争取建立行业的碳审计国际标准。建议相关行业组织或协会尽快根据国际标准和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参考国家不断健全碳审计法律法规,以及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制定一套统一的行业审计标准。完善碳审核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议试点在某些高等院校或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碳审计专业或特色课程。
民革广东省委会:
开展存量产业园区双碳转型试点
民革广东省委会《关于加快我省存量产业园区“双碳”转型的建议》提到,随着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时代,存量产业园区“双碳”发展更需关注。全省存量产业园区数量超过15000个,居全国前列。不同行业和地区产业园区双碳转型面临的困难不尽相同,因此推动存量产业园区双碳转型成为既关键又复杂的问题。
鉴于此,提案建议加大对存量转型产业园区的减碳关键技术科研投入,找准影响存量产业园区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与关键应用场景。同时,强化绿色金融赋能建议制定更清晰与精准化的绿色金融支撑政策。在国家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基础上,建议广东结合各地实际需求,制定具体的金融支持低碳创新技术清单与项目清单,强化绿色金融政策的适应性与精准性。
提案还建议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等不同区域各选取不同发展阶段的存量产业园区开展双碳转型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