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两岸关系的矛盾正在发生质变#台湾#
台湾民意基金会17日发布最新民调结果显示,67%民众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中(注:绿色,问题本身有诱导和歧义);同一基金会3月的另一份民调结果则显示,有78%自认为自己是台湾人,7.7%自认自己是中国人,9.1%自认自己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其他单位做的民调也呈现类似结果,绝对数字或有出入,但自认为是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的比例总在稳定持续上升。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商务部12日发布公告,将对台湾限制大陆进口之2455项商品启动贸易壁垒调查;调查期限将于今年10月12日前结束,特殊情况下可延到明年1月12日;次日,亦即1月13日台湾将举行大选。
两则新闻表面毫不相干,但内在或有关联,且是颇值得关注的关联。
不少舆论解读,大陆商务部的相关政策意味着长久以来大陆单方面的惠台打折要改变了,此种解读未必错误,但未切中关键要害。
诚然,长期以来,台湾对大陆贸易享有巨大顺差,近几年平均均达千亿美元以上;如果没有来自大陆的巨额顺差,台湾将沦为逆差岛。台湾方面所以长期享有顺差,除了两岸产业结构的差异及部分台湾产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外,当然也跟大陆方面针对台湾的惠台打折政策有关。2010年两岸签订ECFA,台湾禁止大陆830项农产品进口,已进口的1415项产品不降关税,大陆也默然接受,主要考察当然还是政治,「两岸一家亲」,争取台湾民心,为两岸统一大业服务,让点利算什么。
然而随着两岸关系的变化,台湾方面针对大陆的经贸政策,已非单纯的只想占些打折的便宜而已了,明显地开始注入愈来愈多的政治元素,比如配合美国实施「脱链管制」,让不少大陆企业受到不公平对待;又如在农业领域,对于即使在台湾也非主要农业作物的苹果也限制进口;还有最近在蛋荒、药荒的困境之下,民众才发现原来大陆的蛋类及部分药材从来就是限制进口的对象,这难免让大陆方面怀疑台湾方面的政策是否有愈来愈浓厚的政治考察,甚至是敌对元素了。
早在1988年两岸开始接触交流之前,双方在政治上对立,经济上隔阂,但在「一个中国」政治立场上不存在分歧之后,两岸开始接触交流,九二年有的「共识」,九三年进行「辜汪会谈」,2001年双双进入WTO,2010年签订ECFA,总的来讲,两岸离统一虽远,但至少是「两岸一家亲」,让点利又何妨,即使双方在统独体制方面存在一些异见,本质上仍属所谓的「内部矛盾」。
然而时移势易,「矛盾」的本质也在出现变化,不但「一家亲」在台湾内部受到质疑,连「同属一中」都不被认同,甚至愈来愈多不自认自己是中国人,连经贸政策对大陆都充满了敌意,这样下去,两岸之间将不再是「内部矛盾」,有可能愈来愈倾向「敌我矛盾」了。
北京此时以对台湾贸易政策释放信息,并以明年1月台湾大选作为研判两岸之间的矛盾性质,北京当局的思维与动向值得高度关注。要言之,停止打折与否的涵义绝非单纯的是否停止打折,必须高度警惕两岸关系正在按照美国的剧本朝更糟的方向发展。